我國冷鏈物流尚未形成體系,因此需要從冷鏈市場上下游的整體規劃和整合這個關鍵問題入手,提高冷鏈物流作業的效率,降低企業價運成本,節省大量資金、設備、土地、人力等,并通過現代化信息技術、網絡技術以及先進的全溫層配送解決方案,在節約社會資源、降低物流成本、提高效率的同時創造企業效益和社會效益。
冷鏈物流不僅影響工農業生產的有效運行,而且還直接影響普通民眾的生活習慣和質量。新中國成立直至20世紀90年代,國家政策和民眾生活的主題一直停留在解決溫飽問題。進入21世紀以后,生活步入小康的民眾才普遍開始關注食品質量和安全問題。
以凍水餃、凍湯圓為代表的冷凍、速凍食品和以牛奶、乳制品為代表的冷飲產品正逐漸成為都市白領們的z*愛。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05至2007年間,中國速凍食品工業總產值每年以33%的速度增長,達到197億元,成為食品工業發展z*快的子行業;而根據冷飲行業協會統計,2007年全國冷飲生產總量達到200萬噸,5年間年均增長28%。
但是與發達國家的人均消費量相比,我國速凍食品和冷飲行業未來提升空間還很大。2007年我國冷飲人均消費量為2.3公斤,而澳大利亞為17公斤、瑞典為16公斤、日本為11公斤、荷蘭為18公斤;2007年我國速凍食品人均消費量為9公斤,而美國和日本分別為60公斤和20公斤。
中國冷鏈系統很大程度可歸因于落后的基礎設施,即缺乏高質量的設備。由于基礎建設的條件的限制,物流信息化管理也沒能形成一體化。冷鏈全程脫離物流體系的管理,呈現出斷鏈現象是完成有可能的。各項設施技術的配套銜接、各個環節的組織協調才能確保食品物流的鏈條不斷,這需要充分發揮各個層面、各個方面的作用與積極性。
鼓勵冷鏈物流企業加快各類保鮮、冷藏、冷凍、預冷、運輸、查驗等冷鏈物流基礎設施建設。
從關鍵環節入手,重點加強批發市場等重要農產品物流節點的冷藏設施建設,在大中城市周邊加快規劃布局一批生鮮農產品低溫配送和處理中心。必須從我國國情出發,立足我國農產品供需現狀和流通過程現狀,逐步推進冷鏈物流的建設。
網友評論
條評論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