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制冷網】隨著人們生活品質的不斷提高,生鮮電商市場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根據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的統計,2014 年我國的生鮮電子商務市場的規模約為225 億,同比增長了96%。而根據尼爾森的預測,我國生鮮電子商務市場將會在未來三年內呈現爆發式增長。2018年有望超過 1500 億,年均復合增長率達到了50%。
但是在大家都想著放開手腳大干一場之際卻發現,蛋糕就在那里,但是想要吃著順心卻并不那么容易。顧名思義,生鮮電商主打就是新鮮,但是想要做到生鮮到家的保證只有冷鏈物流可以完成,然而在現階段,我國冷鏈物流還存在或多或少的問題。高額的成本、落后的監管等諸多問題成為困擾我國冷鏈物流無法快速發展的主要難題。
據記者了解到,近日,中物聯冷鏈委和牡丹江市人民政府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國際農產品(000061,股吧)冷鏈物流峰會將于8月25日在牡丹江市召開。峰會的主要議題就是如何解決冷鏈物流軟肋以及打破農產品貿易壁壘。
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崔忠付在會上表示,我國冷鏈物流基礎薄弱,冷藏設備等不完善。2015年我國冷鏈物流潛在收入達1800億元,全國冷庫總保有量為3710萬噸,折合9275萬立方米,冷藏車保有量達到9.34萬輛,中國冷鏈物流百強企業總收入173億元,同比增長16.1%。
由于我國冷鏈物流跟歐美發達國家相比起步較晚,市場發展不夠完善,冷鏈物流的監管也不到位。崔忠付告訴記者,冷鏈物流建立有“兩高一長”,即設備投入高、運營成本高、回報周期長。雖然近兩年地方政府非常重視冷鏈物流的建設,政府給予資金支持新建了許多冷庫。不過,冷庫運營成本很高,尤其是用電費用比較大,成本問題依舊沒有得到解決。
可是生鮮電商想要發展離不開冷鏈物流,那么就交給了生鮮電商企業一道選擇題,自己創建冷鏈物流網絡或者不建立,但目前來看,除非有大的資金支持,否則選擇哪個都可能是死路一條。
顯而易見,自己建立冷鏈物流是z*穩妥的,可是面對高額的成本,許多企業顯得有心無力,“美味七七”和“本來便利”都是倒在冷鏈物流建設所帶來的巨大成本壓力上。
而使用第三方冷鏈物流雖然可以幫助平臺節省很大一部分開支,但是目前冷鏈物流管理雜亂無章。為了節約成本,一些冷藏車司機在運輸中存在關掉制冷設備來節省成本等行為,給生鮮產品造成巨大隱患。一旦生鮮產品出現質量問題,就可能給平臺發展帶來致命打擊。
不過就在業內自嘲“自建冷鏈物流是慢慢等死,不建是找死”的時候,也有人對今后的發展表示樂觀。
紫云股份董事長羅建輝表示,互聯網技術的飛速發展和智能化程度的不斷提升,肯定能幫助生鮮電商平臺破解第三方冷鏈物流監控的問題。而中物聯冷鏈物流專業委員會秘書長秦玉鳴告訴記者,“商務部近年來不斷加大對冷鏈物流的支持力度,支持農產品批發市場和農貿市場建設冷鏈項目建設等。”
此外,一些地方政府也支持冷鏈物流的發展。黑龍江省政府、牡丹江市政府高度重視農產品冷鏈物流發展,要求進一步提升冷鏈產業高度,加強冷鏈基礎設施建設、完善冷鏈流通標準,從而為農產品在遠銷和出口方面增加砝碼。相信在國家支持、地方重視、企業需要的多重關注下,我國冷鏈物流將會朝著好的方向發展,屆時依托冷鏈物流的生鮮電商將會有長足的發展。
網友評論
條評論
最新評論